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项目文化

实施三项文化工程,驱动企业科学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1-16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1958年伴随着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的建设而成立,是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行业的领军企业。至今我们已累计建成电气化铁路3万余正线公里,占全国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总里程的近80%,建成京津城际、武广、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速铁路和合武、甬台温、温福等客运专线,约占全国已建成开通高铁和客专总里程的80%。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强国,高速铁路跃居世界第一做出了卓越贡献。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改革创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设计、施工、工业生产、咨询、监理、电信试验检测、物资供应、运营维管、房地产开发、资本运作为一体,能够承担铁路电气化建设接触网、电力、变电、通信、信号、房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市政、城市地铁、轻轨等各项专业工程任务的国家大型技术密集型综合集团企业。

通过承建国家重点工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确保工期、安全、质量、信誉,确立了行业龙头地位。五年共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国优工程奖30项,省部优工程奖68项,赢得了广泛赞誉。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宝成铁路109隧道抗震抢险、京广铁路湖南段抗冰抢险、鹰厦铁路抗洪抢险等,树立了敢于担当的社会形象。通过对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巨晓林的高层次、大规模集中宣传,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的社会影响力。“中国中铁电化”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列。

中铁电气化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吃苦的行业。回顾发展历程,集团拥有7万名员工(含5万农民工)、上百个项目,高度流动分散、工作环境艰苦、市场竞争激烈、工资收入不高,靠什么传承企业,靠什么凝聚人心,靠什么克服困难,靠什么激励士气,靠什么自我超越,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靠企业政治优势,靠企业精神、价值追求和团队文化。通过大力实施铸魂、育人、塑形三项文化工程,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大力实施铸魂工程,使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员工共同的价值遵循

 

50多年来,集团公司作为承担国家铁路建设及社会各种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为国家奉献一座座工程丰碑的同时,积淀了融入电气化人骨子里、流淌在电气化人血脉中的优秀文化,铸就了一座耸立在电气化人心中的文化丰碑,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集团公司将企业50多年来孕育、培养和坚持的“促创干,争一流”精神确立为电气化人永远传承和发扬的电气化精神;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具有电气化特色的“技术领先,施组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孕育了“为您服务,让您满意” 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提炼形成了“在不断否定中超越自我,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明确了“中国中铁电化”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理念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向“草根文化”延伸,倡导“艰苦不怕吃苦”的企业风尚;培养“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企业礼节;打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企业行为;形成“干事,干成事”的风俗习惯。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先后形成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挑战新时速,砥砺再奋进”的高铁建设精神以及京沪精神、大秦精神、京九精神等;在履行社会责任、抢险救灾中,锻造出了“危难时刻冲在前,舍生忘死我来干”的抢险救灾精神。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精神,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员工“报效祖国,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隧道塌方中断,关键时刻,中铁电气化局不惜一切代价,义无返顾,挺身而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抗震抢险。800多名突击队员连续奋战12个昼夜,抢通了抗震救灾生命线,被誉为“钢班子、铁队伍”。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批示,向全体抢险人员表示亲切慰问。集团公司抢险临时党总支被授予“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铁电气化局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不仅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一次次重大考验中使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升化、不断发展。

广大员工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十一五”以来企业抓住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企业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5倍、4.8倍和7.2倍,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3.54倍和2.38倍,相当于再造了两个电气化局。2011年,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着力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把工作的重点和立足点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保持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平稳发展。

大力实施育人工程,不断巩固“中铁电化”的行业领军地位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型、知识型、敬业型、主人型、创新型的“五型”员工活动,每年评比“金牌员工、首席员工、能工巧匠”,有力地促进了“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全集团共培养资深专家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80名、高级技师200名。

2007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京津成际客运专线电气化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进入了高铁时代。面对高铁建设全新的技术挑战和施工管理模式,我们在全集团持续开展“挑战新时速,砥砺再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方位的提高干部员工的能力素质。在思想上,我们为员工“洗脑”、“洗澡”,“用世界的眼光审视高铁”,使员工牢固树立“干高铁、想高铁、融入高铁”的高铁意识;在技能提高上,开展“拒绝老经验,勤学新技术,勇攀高铁科技高峰”活动,实行“院校式”培训方式,送班组长以上骨干进大学进行封闭式学习,在每个工点建立职工业校,岗前对员工进行封闭式培训;在项目管理上,广泛开展“十讲十查”活动,推行系统集成建设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挑战新时速,砥砺再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为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勇攀高峰的推进器,使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新的飞跃。

育人工程,进一步巩固了中铁电气化局“国家队”、“排头兵”的地位。成功搭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技术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成套技术体系。先后建成开通京津城际、合武、温福、甬台温、武广、沪宁、沪杭、京沪高铁、广深港等八条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工程,为我国一跃成为世界高速铁路第一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1171日,我们一次建成开通的世界上里程最长、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速电气化铁路,在世界高铁发展史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大力实施塑形工程,精心打造“中铁电化”企业品牌形象

 

确立了“职业素养好、道德品行好、诚实信用好、合作共事好”和“信念坚定思想过硬、心系职工组织过硬、百折不挠作风过硬、行业领先本领过硬”的“四好四过硬”职工形象标准和企业形象标准。并通过完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落实员工职业规范、传唱企业歌曲、编辑《电气化人的故事》系列丛书、坚持典型引路、大力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报道等,对内强化形象标准的凝聚力、执行力,对外展示形象、扩大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大力加强典型选树工作,深入挖掘员工身边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身边的感动”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劳模,成为中铁电气化局的品牌形象。

巨晓林,是中铁电气化局的一名普遍农民工。23年来,他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教科书,先后参加12条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研发革新43项工艺工法,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称赞巨晓林是“农民工楷模”,要求大力宣传学习他的事迹。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和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等五部委组织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对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和宣传报道。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中国中铁党委隆重举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和农民工工作暨巨晓林成才环境座谈会”。巨晓林代表中国中铁180万农民工向全国农民工发出倡议,并先后在国资委、北京市作了事迹报告。他的照片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片头英模人物。今年巨晓林又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党的十八大代表。集团所属各单位都广泛开展了向巨晓林同志学习活动,成立“巨晓林班组”、“巨晓林业校”、“巨晓林工作室”,不断掀起“学晓林、作贡献”的热潮。学习宣传巨晓林活动层次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社会反响之强烈,在中铁电气化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既宣传了巨晓林的先进事迹,又展示了中铁电气化局的品牌形象。

塑形工程,进一步推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近几年,中铁电气化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