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企业社会责任

从万达广场的就业奇迹,看中国实体经济的价值与意义

01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这是商业界一直探讨的话题。

 

近些年,随着中国商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对优秀企业形成共识。如果只是能够赚取巨额商业利润,获得较高市值,为股东创造丰厚财务回报,而不具有较大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企业,一定不能算是一家优秀的企业。相反,一家优秀的企业除了能赚取合理的商业利润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存在,可以让用户、让产业、让社会变得更好。

 

中国能赚取巨额商业利润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可以让用户、让产业、让社会变得更好的优秀企业却较为稀有珍贵。


1月10日,笔者从万达集团独家获悉,2018年万达集团新开业万达广场49个,全年新增就业20.2万人,其中大学生9.5万人,约占2018年全国新增就业总数的1.5%。成为全国创造就业最多的企业之一。

 

万达一个企业的新增就业,就占到全国新增就业总人数的1.5%,这个数字让笔者感到甚为惊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018年,一方面受全球范围内去杠杆、降负债的大背景影响,另外一方面中美贸易战不断擦枪走火,双重因素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与新增就业压力有所加大。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将稳就业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稳定和促进就业。


对于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保住就业、增加就业可能才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万达广场作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产品与爆款产品,集社交、娱乐、美食、购物功能于一体,其属于大型的,劳动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其天生就具备创造就业岗位多、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与适合吸纳大学生和年轻人就业的特质。据统计,2018年平均每个万达广场就能创造超过4000个稳定的服务业就业岗位。例如,2018年新开业的贵阳观山湖万达广场一家就创造就业5099人。上海嘉定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共创造就业岗位4711个,其中大学生2122人。

 

从2016年开始,万达集团就实现每年开业50个左右万达广场,创造就业岗位大幅增加。万达集团已经连续3年新增就业占中国当年新增就业总数1.5%,连续10年超过中国当年新增就业1%的成绩。

 

在国家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竣的今天,万达集团出色促进就业的表现,意义甚至超过利润创造与税收缴纳。

 

除了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点,万达集团在促进就业领域的优异表现还得益于其出色的计划与执行能力。自2003年开始,万达每年工作总结都会对就业进行计划和总结。尤其在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2013年,万达集团还专门要求各系统尽可能多招大学生,至少比前一年增加10%,并纳入考核。虽然万达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万达坚持能多招就多招,其认为多一个就业就多解决一个问题。万达是目前国内少有会将就业作为每年核心KPI指标考核的企业。


万达广场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第一次把零售、文化、体育、娱乐、休闲、餐饮与五星级酒店等十几个主力店都汇聚在一起,这种综合性的商业设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而一个企业就能创造中国如此大规模经济体1.5%的就业,同样是一个奇迹。


融创(中国)创始人孙宏斌也曾公开评价万达称,“万达商业全部平台直接就业近200万人,间接就业超1000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占全国近2%,每年缴纳400亿左右的税收。万达是世界级的优秀企业,王健林是我最尊敬的优秀企业家。”


02


除了促进就业带来的巨大社会价值,万达广场还有着多重意义。


截至目前为止,万达集团已经开业280家万达广场。万达广场每进入一个城市,便成为所在城市的新地标,并把这个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迅速升级到全球一流的水准。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让这些城市的很多居民第一次观看到IMAX巨幕电影,第一次品尝到星巴克咖啡,第一次用高性价比的价格购买到优衣库、Zara与无印良品等国际品牌,大大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消费体验。万达广场是供给侧改革的最好典范,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升级。


万达广场还帮助许多海内外优秀品牌实现健康、迅速的业务成长。截至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60个知名品牌在万达广场开店100家以上,近30个品牌在万达广场超过200家,也有10多个品牌在万达广场超过300家店面。例如,绫致851家、太平鸟490家、百胜餐饮463家,GXG、阿迪达斯、耐克与安踏分别超过400家。


另外,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内游乐提供商大玩家在全国门店已超过300家,其中90%都在万达广场;中国婴童零售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孩子王,在万达开设门店已超过百家,占到全国孩子王门店总数的50%;优衣库目前在万达广场已开业门店达134家,占其中国大陆门店数的20%。2016年,新锐品牌小米的线下自营渠道小米之家在万达广场的门店也突破了100家。万达广场不仅帮助下游消费者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帮助上游的供应商实现了健康成长。


万达广场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模式还开创行业先河,带动了万科、华润、苏宁等一大批地产企业的学习与效仿,成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输送最多人才的黄埔军校,进一步带动了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繁荣。在创造税收方面,商业地产更是极为优质的项目,其不像一般的地产项目,在一次性销售后就结束了,万达城市综合体提供的税收不仅数额大而且稳定,培育期过后每年还能稳定增长。而充足的税收是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福祉的重要基础。


03


近些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火热,实体经济发展黯淡。但今年笔者在互联网产业并不发达的德国考察时发现,其的汽车、高端制造与线下零售等传统实体产业极为发达,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社区的居民就业,提升了国民的整体收入与社会福利,政府还把实体产业贡献的税收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善中去。


而反观中国,目前大量的资金依旧源源不断的从实体经济抽离出来,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通过风险资本的方式进入到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创业者借助产业的虚火能较轻松获得资本,获得资本后,互联网创业者以不理性的高薪从传统行业掠夺人才,以不理性的高价采买流量,媒体、教育等公共资源也都向这些企业倾斜,政府也把最好的税收、融资与上市政策给到这些互联网企业,而实体经济不仅得到的资源支持少之又少,本属于它们的人才与资金也大量流失到互联网产业。


在中国引以为傲的互联网产业中,很多企业挤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只让少数人攫取了大量财富,却没有创造太大的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促使笔者反思,相对互联网产业的虚假繁荣,中国更需要实体经济的复兴。中央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曾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核心就是要借助实体经济的发展来稳定和促进就业。


在实体产业中,除了万达集团这样的商业服务企业在就业领域贡献巨大,在近日,一张格力电器全员涨薪的通知截图也在网上流传。根据截图显示,格力电器将在2019年1月起,根据不同岗位给予薪资调整,总增加薪酬在10亿元以内。格力电器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85222名,以此计算,此次人均加薪在1000元左右。在经济寒冬的今天,格力电器不仅没有裁员,还全员加薪,实属不易。


互联网产业固然有其一定的价值,但从用户价值、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综合因素来看,中国更需要万达广场与格力电器这类的实体产业,它们才是中国经济抵御宏观风险的最大底气。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之目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