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电力业

文化引领发展路

来自: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     时间:2013-01-09

 

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热电或热电)前身为北京第一热电厂,坐落于北京市长安街东际延长线,距离天安门仅8公里,总装机容量400MW,采暖供热能力3500吉焦/时、抽汽供热能力240/时,担负着为北京市近四分之一集中供热区域的供热和为北京东部地区供工业用汽、为华北电网供电的任务,服务范围包括人民大会堂、北京东部地区国家机关部委、使馆区,是北京市主要的集中供热热源和电力支撑点。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精神内核,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北京热电作为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近年来,该公司以“清洁能源,服务首都”为使命,以“精益管理、和谐发展,创建国际一流热电联产首都电厂”为战略目标,以传承北京热电精神为出发点,致力于全方位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了以世纪虹为主题的企业文化体系,使热电逐步走向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2011年,北京热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精益管理 和谐发展 创建国际一流热电联产首都电厂”的发展方向,圆满完成了全年生产经营各项任务:完成发电量23.94亿千瓦时,供热量突破1100万吉焦,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实现供电煤耗264g/ kWh,继续保持国内同型机组领先地位;安全生产实现第三年度无非停;连续七年获得国华公司年度绩效评价S级;本安体系达一级。

 凝练世纪虹文化,引领科学发展

2009年,北京热电对半个世纪的历史文化进行了重新梳理,精心制定了企业文化三年发展纲要,并植根热电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凝聚热电管理智慧与文化精华,凝练出世纪虹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出版了《企业文化手册》,确立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为北京热电的企业文化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

世纪虹4个方面阐释了北京热电企业文化内涵,以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祥光分别代表发展、营销、安全、环保、科技、人才、管理七个管理理念,是热电半个多世纪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她指引着热电科学发展、精益管理,是热电企业文化的主题,是热电的无形资产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符合各岗位特点的员工行为规范为规范员工行为、引导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精益指明了方向。北京热电通过开展全员集中学习、举办晚会、对照手册查表现、征文、答题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世纪虹文化宣贯,使企业文化得到员工高度认得,并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员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目前,世纪虹文化已深入北京热电职工心中,成为北京热电科学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和不可复制的软实力。

 丰富宣传载体,拓展文化阵地

北京热电以建设先进的文化阵地为目标,不断丰富宣传载体,改版了企业网站并加强管理,对各栏目内容及时组织更新,开辟了《新厂动态》等职工关注的专栏,引入了富有时代内涵的人物报道,提高了职工关注度。创建了电子E刊,形成了内部以一刊一网一栏(网站、E刊、宣传栏)为主阵地、外部以两报一网(中国电力报、神华能源报、国华网站)和一馆一线(电力展馆、参观沿线)为主目标的宣传工作新格局,在更广泛领域宣传了企业形象,增加了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与向心力。

北京热电注重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主题活动开展专题宣传,策划“检修现场”、“创先争优”、一迎三保”等系列主题宣传,在内网、电子E刊、橱窗上开设专栏,运用人物专访、图片传真、人物特写、动态快讯、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宣传。对外加大宣传力度,策划了多次专题报道。如2011519中国电力报头版头条《红色原动力》、2012724神华能源报头版头条《北京热电分公司战胜61年一遇强暴雨袭击》等长篇报道在系统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服务中心工作,建设安全文化

作为地处首都核心地带的热电联产企业,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周恩来总理为首都发电供热一分一秒都不能停的嘱托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北京热电坚持将企业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秉承安全为天、风险预控、如履薄冰理念,大力推进安健环宣示系统建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厂区主干道显著位置及工作区域树立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安全警示等安健环文化宣示系统标志牌,时时提醒每位员工安全生产当中要坚持的原则和遵守的规范,营造了良好安全氛围;利用安健环通告栏公布相关文件与纪录,作为安全管理的互动与公示平台,为现场工作人员配发袖标和反光背心;通过在机组检修中开展提升检修品质、打造责任工程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在检修班组、职工中分别开展先锋团队检修标兵评比,引导职工将安全责任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建立起了安全文化例会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安全生产编织了牢固的防护网;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回顾和学习,汲取事故教训,闭环防范措施,夯实安全基础;在进行设备检修、重大操作等工作前由专业技术带头人进行针对性讲课,每项工作前做好风险交底和安全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同时,分公司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让全员共同参与安健环文化建设。

在安全文化的引领下,北京热电实现连续三个年度安全生产无非停,安全生产无非停天数达4200天,创造机组投运以来的新纪录。

用心关爱职工,营造和谐氛围

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北京热电践行“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用心关爱每一名职工。针对新形势给职工队伍稳定带来的影响,通过召开职代会、政工会及时向职工阐明当前形势、宣传企业政策;各党支部每月对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思想波动或苗头性问题及时疏导、化解;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在重要政治保电时段开展不稳定因素排除,及时化解矛盾,对不稳定因素做到可控、在控。我们关注职工实际需求,通过推动干部深入基层,合理化建议征集、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诉求、努力办好事实、解决实际困难。

北京热电践行“责任至上,快乐工作,和谐兴企,品质生活”理念,将企业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该公司成功举办第一届职工运动会,运动场上不仅洒下了职工们拼搏的汗水,还有他们团结奋进、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职工自编自演的“品质热电”迎国庆文艺晚会受到职工的欢迎。出台《职工小家建设管理标准》,为班组的和谐共进营造了氛围;开展“心理疏导”、“专家坐诊”等活动,更好地帮助职工释放工作压力,调节心理情绪,放松心情,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每年春节前夕,热电分公司都要走访退休劳动模范、85岁以上的退休工人及孤寡老人;关心、关怀有困难的员工,仅近4年累计为困难员工发放爱心互助金近100万元,为退休员工发放困难补助45.5万元。重视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及个人防护管理,被中国疾控中心评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企业。连续三年组织机组检修结束后的员工外出疗养,放松身心,开设专家坐诊,在职工疗养的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灵拓展活动,请专家进行心情梳理、心理减压,产生良好效果。分公司还建设了洗衣房、改善员工生产现场工作环境、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雇员宿舍安装空调,建设检修楼,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内外和谐氛围浓厚。

面向未来,北京热电又面临一个重要的战略转移期和发展期。北京热电将继续对“世纪虹”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实施“世纪虹”文化深化推进方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整体形象、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创建国际一流、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