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奉献:在平凡中书写非凡 ——记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劲斌
“一个设备缺陷放到脑子里,不想明白了,什么也做不了。”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河北兴泰发电公司锅炉检修分公司经理王劲斌,跟笔者聊自己工作时,所展现出的那股子韧劲让人记忆深刻。
与设备相伴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
墙上石英钟的时针悄然指向八点,埋头在办公桌前的王劲斌浑然不觉夜幕的降临,专注地查看着一天的工作日志、检修进度,思索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已连续两个多月王劲斌每天都是踏着黎明到公司,顶着星星走回家……
2014年对于兴泰公司的检修人员来说,可以说是度过了一个与机组、与设备相伴的一年,这一年,公司相继完成了国泰#10、#11机组A级检修、兴泰#8、#9炉切改工程、沙河#2机组C级和#1机组B级检修工作。全年检修时间超过320天。对于锅炉人来说,更是难忘的、付出辛苦最多的一年,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从检修现场回来除了牙齿一笑是白的外,整个人像从煤堆里钻出来一样,他们自嘲地说自己是“外国人”。王劲斌作为锅炉检修的负责人,每天就像长在现场一样指导各摊点工作。
2014年11月3日,公司#11机组A级检修已经进行到第71天了,逐渐接近了尾声。水压试验一次成功!动力侧试验一次成功……检修成功在即,但王劲斌丝毫不敢放松,此时,他正在做着每天必做的最后一项功课——更加细致地“盘点”刚刚“大修碰头会”上专责们、班长们汇报的工作进度、现场问题、下步工作安排等。
2014年,公司相继投入3个多亿,对#10、#11机组实施烟气脱硫扩容、除尘升级、脱硝改造。而所有这些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设备,几乎都锅炉管辖范围内。可谓是“环保看电厂,电厂看锅炉”。锅炉分公司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王劲斌压力之大,更是不言而喻!
“说心里话,我这根弦打从年初就一直绷紧着,我希望大家也千万别松劲儿!4、5月份的#10炉大修咱虽然打了一场“胜仗”,但这次的#11炉我们更不能留下任何遗憾!连续两个多月了,大家都没有休息过一天,有时晚上还得加班,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为了能够达到环保要求、满足供热需求,咱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这次检修拿下来呀。”班长会上,看着身边几位专责、班长疲惫的神态,王劲斌这位北方的汉子忍不住动情跟大家说了这样一番话。
连续两个多月,大家没有休息过一天,一遇见大修,就卯足了劲儿没白天没黑夜的“连轴转”。#11机组A级检修涉及锅炉分公司的标准项目有70项,特殊项目41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1项;沙河#2炉C级检修、#8、#9炉切改的部分项目也要同步进行。而且,机组检修一结束便马上要进入供热期,这让检修的质量和工期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回顾咱们以往的检修经历,我们锅炉人越是在艰巨的任务面前,越是更加勇往直前、勇敢担当。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够胜利完成#11炉A级检修任务。”王劲斌在A检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但他深知要想完成这场检修必将又是一场硬仗。于是,每天最早到现场和最晚离开现场的是他;每一个摊点、每一项检修进度他都了如指掌。“张师傅,刚才我看到你们班负责监护的外委工程中有施工人员违章的现象,你们要好好规范一下,不能只顾进度,安全是最重要的”、“小路,引风机改造所需的备件咋还没到位,尽快联系厂家,别耽误了咱们后面的活儿”……
千头万绪、千丝万缕的一场大修中,他协调着各种细枝末节,安全、质量、进度是他主抓的三个重点,材料、物资的供应也要持续关注,员工们加班时的饮食、冷暖更时时地放在心上。一位班长曾感慨地说:“就冲咱王经理这股劲,咱要干不好可说不过去呀。”
王劲斌感慨地对记者说:“每次大修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台前幕后的密切配合、合力共为,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演好这出“大戏”。
只有看护好我们的设备才能实现“零非停”
作为电力企业来说实现“零非停”可以说是个难以逾越的指标,是每一个锅炉人的梦想。作为锅炉负责人王劲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设备其实和人是一样的,要像看护孩子一样看护我们的设备,才有可能实现“零非停”的梦想。
为达到公司提出的“精细化、零非停、环达标、降能耗”的目标,王劲斌把对缺陷的日常管理做到了细致入微。从九个方面入手,将缺陷管理做实做细,把缺陷发生的根源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是修订、完善了缺陷管理制度,将缺陷考核情况与绩效挂钩,促进员工对缺陷的重视程度,减少缺陷的发生;二是从班组“日巡检”入手,规范设备定期检查制度的有效落实;三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设备,将问题和缺陷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从各专业缺陷“日汇报”入手,确保当天缺陷当天消除,不留后患;五是从缺陷汇总“月盘点”入手。坚持每月初的第一个班长例会上,对当月发生的缺陷及消除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未消除的缺陷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严控设备带病运行;六是从开展设备综合治理入手,将全年的检修项目按月分解、落实到人,保证设备良好运行;七是从完善设备技术管理台账入手,形成完善的设备管理记录;八是从设备技改上入手,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九是从加强沟通、交流入手,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建立了锅炉分公司、兴泰公司、沙河公司三个微信群,生产现场的各项信息及时通过管理人员、班长员工发布在微信平台,以便能及时处理发生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仅#11炉A级检为例,分公司微信平台发布的安全信息132条、文明信息221条、质量信息76条、亮点信息34条。
一谈起设备消缺情况,王劲斌难掩激动的心情:2014年,兴泰、国泰、沙河机组锅炉累计共发生缺陷1896项,比同期下降了1060项,由以往锅炉长期月缺陷比例占全公司60%下降到40%以下,彻底打破了被动局面,2014年全公司实现“零非停”,也实现了王劲斌心中的梦。
彻底攻克“四管泄漏”这个难题
“四管泄漏”是专门针对锅炉热交换受热面中的水冷壁管、过热器管、再热器管、省煤器管四种受热面管的防爆检查,也称为预防“四管”泄漏。在火力发电厂中,一旦发生“四管”泄漏,可直接引发锅炉事故停机,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个难题,一向爱较真的王劲斌下决心要攻克这道难关。他首先在分公司成立了攻克“四管泄漏”防爆小组,建立 “四管泄露”档案,将每台炉膛里,上千根管材的规格、材质,都详细备案,使每根管子都有了“身份证”;每次检修停炉后的第三天,他和防爆队员便冒着高温,钻进满是灰尘的炉膛里对上万根/次的管子要从上到下一根一根地摸排,针对发生的问题、检查出的缺陷进行 再分析、汇总,找出避免同类缺陷发生的解决方法,形成完整资料备案。
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检修过程的管理,认真落实制度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名防爆小组成员的潜能,利用各检修机会对锅炉受热面四管设备隐患开展检查、预防和消除工作,有效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截止到2014年底,兴泰、国泰、沙河机组全年未发生四管泄漏事故,创公司年度机组运行最好成绩,国泰#11机组已连续6年未发生任何泄漏,创公司单机安全运行最长记录,同时,这也是河北南网乃至全国同类型机组锅炉运行的最好记录。
累得撞到墙上都不觉得疼
在同事们眼里,王劲斌是一个刚毅的、豪爽的北方汉子,是一个尽职尽责、爱护同事的好领导;而对于家人,王劲斌总是心虚地说自己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
去年的一天,正是他领着队伍争分夺秒赶超大修工作进度的关键时刻,家中的老母亲却遭遇了车祸。一边是他挚爱的亲人,一边是他放不下的,熟重熟轻,无法掂量。放下那一头,对于他那难以“割舍”,他白天守在工作现场,晚上一下班,飞奔到母亲的病床前。有时,他半夜走在医院的走廊上,累得都能撞在墙上而不觉得疼痛……看着母亲躺在病榻期盼的眼神,他每一次都不忍拔腿就走;看着检修现场数以百计的工作,他每一天都是留了又留。“有时候,真恨不得把自己一分为二,这样才能不在心里这样纠结和难受,”王劲斌无奈地说。、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锅炉人,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以自己不断踏实前进的脚步,默默实践着对事业的忠诚坚守。当荣誉伴着成绩纷至沓来是,他依然笃定,他依然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朝着“精细化、零非停、环达标、降能耗”梦想进发。
多年来,王劲斌始终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勇于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先后荣获了河北省电力公司优秀工作者、河北建投集团公司模范员工、兴泰发电公司优秀管理人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年5月1日,在河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表彰大会上,王劲斌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痴迷于锅炉专业的王劲斌,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企业的热爱。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