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中国一汽】一汽-大众首辆“佛山造”今下线

来自:中国一汽     时间:2013-09-25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今天投产。图为狮山产区内奥迪汽车雕塑。 

     南都讯 随着一辆水晶银色的高尔夫7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亮相,正式投产的日期被定格在今天:9月25日。代表德国汽车最新汽车制造水平的一汽-大众项目,从此将佛山经济带入高速发展的车道。

    从2010年6月签约佛山南海到今天投产,一辆属于佛山造的轿车圆了佛山的汽车梦,以一汽-大众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未来或将成为与机械装备、家电并肩的支柱产业。关于一汽-大众的前世今生、关于工厂的人与事,南方都市报今天推出《众志成城》特刊,将为您揭开汽车王国的秘密。

    亮点1:数读解码一汽-大众的佛山缘

    原来一汽-大众项目差点选址在广州,而一期最初选址却是在三水。一汽-大众落户佛山的机缘到底如何?,一直为媒体所渲染的“送毛衣感动考察队员”是否真有其事?一汽-大众来了之后到底给佛山带来哪些好处,当地政府为之做了哪些事情……南都特刊都将通过震撼的数据和炫目的呈现为您独家解密。

    亮点2:当德国理性遭遇中国“人情”

    在本次特刊中,德国文化融入中国也是一汽-大众的一个话题。南都记者通过佛山一汽-大众工厂德方厂长安德烈亚斯·迪克的眼睛,告诉你当德国理性精神遭遇中国儒家“人情”时的处理办法。德国工厂的管理更注重制度的严密,但是同样不乏对个人发展的鼓励和设计。原来德国的管理负责人很少和中国人产生争执,即使有文化的碰撞,他们也尊重这种差异。

    “世界除了机械还有人情。”迪克说。

    亮点3:一汽-大众人如何“佛山化”

    狮山镇来了一个“小东北”。一汽-大众工厂的落户,给当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值和就业,还有新的外地文化与佛山本土的融合。在特刊中,你将会看到一位东北来的大老爷们雷明,是怎么样被佛山的岭南气候给整崩溃的。雷明和一起来的东北兄弟如何在佛山到处找东北菜馆,最后又安居佛山,让东北菜馆在狮山“开花”。

    此外,整车制造部焊装车间经理朱人杰、工程师关铭东,将带你进入佛山工厂内部,领略德国制造的魅力。“零件之间的间隙、平度,误差要求不得超过±0 .5毫米……”

    一汽-大众与佛山的那些事儿

    物流基地:土地问题已解决

    一汽-大众投产后其物流基地建设如何?今年5月曾有媒体报道,由于土地问题未解决,一汽-大众物流基地工期严重延误。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南海区长郑灿儒向南都记者介绍称,该地块为一汽-大众项目征地后返还给农民的自留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项目征地时采用“征七留三”的做法,即政府征收七成,村里留下三成再返租给政府。

    据悉,一汽-大众佛山物流基地位于南海狮山镇,与工厂仅一路之隔。去年12月底,基地正式动工。项目一期总投资2.87亿元,占地21.56万平方米,一汽-大众正式量产后,所有整车在出厂后、配送前,都将全部停放在这个物流基地的停车场,再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地往外输送整车。

    “一汽-大众方面此前希望能买地建物流基地,但这些地块不是国有土地,因此形成僵局”,郑灿儒透露,在南海区政府多方沟通下,一汽-大众方面最终同意以租地形式建设物流基地。

    人才招聘:本地职校分得一杯羹

    随着一汽-大众的入驻,人才成为各方争夺的重要领域。据报道,一汽-大众落户佛山后将需要15000名高级技工,首期招聘6800人。

    “2009年至今,我们学校已经有116名学生入职一汽-大众”,广东理工职业学校南海校区书记叶忠民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陆续开始在广东理工职业学校南海校区等院校招聘大专三年级学生,送往长春工厂进行培训,然后再进入佛山工厂工作。2009年至今,该校共有584名学生到长春一汽-大众总部顶岗实习,毕业生中有116人入职一汽-大众,其中2009级87名毕业生已成长为班组长等技术骨干。

    本土配套:傍一汽-大众,佛企别急

    在佛山已有10家本土企业极可能列入一汽-大众配套商名单后,佛山不少汽配企业对进入其采购篮子显得自信不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姜立标则劝佛山本土企业不要心急。“的确,能够进入一汽-大众采购商名单的主要是些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的层次还是低了,但不要因为这个而放弃进入一汽-大众的汽车产业链。”

    姜立标分析称,一汽-大众这样的整车企业,其配套商分成一到四个级别,一级配套供应商质量、管理等要求十分苛刻,佛山本土民企难以直接进入。但是一旦量产,产能提高后,其物流成本就会上升,压力之下会寻求配套企业本土化。“佛企可先从给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的配套商做配套,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此外,姜立标还提醒本土民企,一汽-大众佛山投产后,其机械类零部件制造、轮胎、轮毂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的保险杠、汽车内饰等极有可能外包给本地企业。

    未来发展:南海将建德资企业工业园

    “一汽-大众的到来,对南海招商引资方向调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南海区经贸局副局长李兴强说,随着一汽-大众在南海投产,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将会围绕这一项目寻找投资机会,南海将会成为德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福地”。

    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透露,南海将调整招商方向,组建专业欧洲招商团队,尤其是对德资企业招商团队,建设德资中小企业工业园。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中旬,南海区已组团到德资企业云集的江苏太仓“取经”。距离上海仅有50多公里的太仓市,目前已经聚集180多家德国企业。太仓市对德招商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区位上靠近上海,另一方面也与上海大众项目带来的集聚效应有关。采写:南都记者李文波 朱利辉

    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透露,将组建专业欧洲招商团队,尤其是对德资企业招商团队,建设德资中小企业工业园。

    “一汽-大众的到来,对南海招商引资方向调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南海区经贸局副局长李兴强说。

    佛山10家本土企业极可能列入一汽-大众配套商名单,还有不少汽配企业对进入其采购篮子显得自信不足。

    一汽-大众落户佛山后需要15 0 0 0名高级技工,首期招聘6800人。

    20 0 9年至今,广东理工职业学校南海校区116名毕业生入职一汽-大众。

    一汽-大众佛山物流基地与工厂仅一路之隔,去年12月底动工。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