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建筑业

推动文化传媒融合创新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来自: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2017-11-16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1980年,1997年组建为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2005年,中国港湾与中国路桥新设合并组建成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后,转制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港湾是中国最早开展国际工程业务的企业之一, 历经了从单一的劳务分包到施工总承包,再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当前,依托自身完备产业链优势,中国港湾已经发展成为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一体化服务)的国际知名承包商,业务及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中国港湾在国资委与中国交建的正确领导下,充分结合自身外经企业特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传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增强企业“软实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

理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中国港湾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理论。

中国交建提出了“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让世界更畅通”的企业愿景,“为顾客创造精品、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港湾在此指引下,自觉站在推动中国交建海外业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海纳百川、大道当然、卓越致远”,把握了文化前进的发展方向。

中国港湾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几代人的聪明才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知名的品牌形象。在继承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明确了“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使命,这是公司存在的终极理由和价值,展现了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明确了“成为国际海事工程及相关建筑领域一体化服务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企业愿景,这是公司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战略与文化的交融对接。形成了“感知责任、优质回报、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公司对经营目标和行为模式所持的基本信念和根本看法,已经深入人心。2012年,在广泛征求境内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提炼出“包容、诚信、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表达了公司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也是全体员工的内心态度和理想追求。

二、夯实管理基础,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和制度体系

中国港湾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和制度的桥梁,向下扎根,逐步渗透,确保了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中国港湾较早成立了中国港湾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印发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工作规则》,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工作规范。各驻外机构和境外项目部依托基层党组织,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和人员,形成了“总部统领、分层落实、梯次推进、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中国港湾还印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及其解读,并对其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方向、原则、路径和步骤等,这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中国交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公司提出要在集团“一体两翼”海外业务管理模式下,以文化创建推动建设国际一流的经营管理型公司。

中国港湾先后制订了《视觉识别规范手册》、《境外项目形象建设指导意见》、《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对外宣传网站管理办法》、《信息资料报送管理办法》、《境外突发事件媒体应对指导意见》、《境外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出台了《对外捐赠与赞助管理办法》,规范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上述管理规定,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三、推动文化实践,在境内外取得了一批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优秀的文化可以感染人、激励人、凝聚人。近年来,中国港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公司启动了全面宣贯《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活动,把工作重点放到学习、推广和实践上来。境内外各单位举办了“价值观上墙”、专题文化学习、沟通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扩大企业文化在内外部的影响。公司召开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暨企业文化建设会议,提出了“深、特、亮、通”的文化建设方针,强调企业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汲取传统智慧的滋养。

以庆祝公司创立30周年为契机,中国港湾编发了纪念宣传片和画册,在境内外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员工对公司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2011年,中国港湾创办了《中国港湾》内刊,明确了“扬文化理念,展员工风采,创和谐氛围,筑心灵港湾”的办刊宗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创作了《中国港湾之歌》,广泛开展传唱活动,让司歌飘扬在世界各地。2012年以来,在提炼和宣贯中国港湾精神的基础上,又赋予了CHEC新的内涵,“文化为基、以人为本、工程为业、奉献为旨”,提升了文化层次。组织开展了“我心中的中港精神”征文活动,汇编成《心灵的港湾》和《文化的风帆》两本书,以鲜活的事例体现了中港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发扬包容精神,香港振华公司依托自身平台,广纳国际人才,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商务支撑,同时发挥中资企业在香港经济社会事务中的参与作用,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做贡献。阿联酋区域公司针对区域内合作单位多、海外施工经验缺乏的情况,大力发扬包容精神,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受到好评。

为发扬诚信精神,斯里兰卡区域公司从推动所在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帮助当地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并在合作中贯彻双赢理念,赢得了利益相关方的尊重和信任,创造了“小国家、大市场”的奇迹。安哥拉区域管理中心在市场开拓和项目实施中,注意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增值服务,增进了与业主的互信;注意协调和维护各方利益,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以文化建设带动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为发扬创新精神,牙买加区域管理中心突出国际化特色,加强跨区域资源整合,提出了“中国港湾、牙买加之家”的理念,将规章制度和《中国港湾之歌》翻译成英文,在当地员工中推广,创新了文化实践方式,增强了中外员工的认同感。卡塔尔多哈新港项目部提出了“创造奇迹、有你有我”的文化理念,积极与国际工程管理标准对接,着重打造以安全、环保为特色的项目文化,创造了800万连续安全工时的历史记录。

为发扬奉献精神,沙特扎瓦尔港项目部面对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喊出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响亮口号,项目部员工斗志昂扬,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苏丹区域管理中心作为公司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驻外机构,长期扎根艰苦地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发展步伐扎实稳健。总之,公司境外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各具特色。

四、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企业文化建设围绕公司战略,以促进经营生产为目的,以提升品牌形象为核心,以做好宣传推广为重点,为营造公司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作用。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凝结在品牌之中。中国港湾自觉肩负起中国交建海外平台的发展重任,在夯实CHEC品牌的同时,高举CCCC大旗,面对不同市场和不同业务,灵活运用CCCC和CHEC两块品牌,快速进入大土木、投融资等新领域,形成了品牌高低搭配,谋求市场增量的喜人形势,强化了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

中国港湾深入推进境外项目形象建设,设立了喀麦隆克里比项目部和卡塔尔多哈新港项目部两个试点单位,认真落实视觉识别规范,扎实推进文明工地和文明施工建设,整体项目形象逐步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积极参与中国交建“品牌工程”、“品牌团队”和“品牌员工”的评选,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一期项目、澳门新葡京酒店基础及建筑结构工程被评为中交“品牌工程”,阿联酋阿拉伯港一期海岸工程项目部、斯里兰卡区域公司被评为中交“品牌团队”,两名员工被评为中交“品牌员工”。

中国港湾密切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宣传公关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海外业务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公司组建了信息员队伍,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中英文门户网站,构建了公司宣传影音数据库,将信息触角延伸到境外。在国务院国资委、交通部、商务部和中交网站刊载信息五百余条,连年被中国交建评为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编印了分专业、多语种的宣传图册,制作了公司形象和业务宣传片,为经营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港湾持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与《人民日报》、《国际商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中国交通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密切合作,开展深度报道,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疏浚与港口建设》、《欧亚工业贸易》等国际行业媒体加强联系。借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非论坛、博鳌论坛、加拿大国际工程技术展等平台,抓住机会,扩大宣传,提升了CHEC和CCCC的品牌知名度。境外单位也纷纷创办了文化刊物,《越南港航通讯》、《喀麦隆快讯》、《香港振华》、《安哥拉筑港人》、《巴基斯坦港航人》、《路在家下》等,内容丰富、各有特点。

五、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了负责任的国际社会企业公民形象

中国港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诚信企业建设,发挥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推动公司与所在国家共同发展。

在国内,中国港湾与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签订协议,设立了中国港湾奖(助)学金,帮助优秀学子顺利成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后,组织境内外人员积极捐款捐物,并持续开展了“小包裹、大爱心”温暖行动,展现了中港人的“大爱”情怀。捐资修建四川甘孜州红军长征遗址修复工程,推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在境外,中国港湾坚持“拓一片市场,交一方朋友,做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标志性工程,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公司全球从业人员近万人。资助了苏丹、斯里兰卡、安哥拉等国26名留学生到国内高校深造。印尼办事处在印尼总统大学设立了中国港湾奖学金。中缅原油码头项目部在马德岛修建水库,修缮学校、寺庙,组织分包单位错峰采购生活物资,避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好评。埃及塞得港项目部尊重当地穆斯林文化,与当地政府和部落建立了良好关系,降低了埃及“茉莉花”革命对项目实施的不利影响。斯里兰卡、牙买加、安哥拉、巴基斯坦、泰国、喀麦隆等多个驻外机构都在当地开展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促进了当地的和谐发展。

公司先后被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授予“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社会责任金奖”,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交通企(事)业信用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公司被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为“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并被确定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首批28家实践企业之一。2012年,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被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领先型企业”。2013年,在第八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公司被授予“金蜜蜂奖•领袖型企业”荣誉称号。

在上级单位的悉心指导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港湾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特色突出,体系相对完备,实践成果丰硕,品牌形象鲜明,初步形成了“魂在中华、根在中交、特在港湾、合在属地”的企业文化。实践证明,中国港湾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是正确的,在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支撑经营、提升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港湾将在国资委、中国交建的正确领导和文化指引下,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业务大发展、效益大增长、员工大提升、文化大繁荣,为托起“中交梦”、践行“中国梦”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